政府购买服务相关试题及答案解析
A.购买主体应当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和指标
B.在确定绩效目标过程中,财政部门应加强绩效目标审核
C.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期内,购买主体要不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跟踪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
D.政府购买服务应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解析:要将绩效管理贯穿政府购买服务全过程,推动绩效目标管理、绩效运行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实施管理相结合。购买主体应当科学设置绩效目标和指标,并在政府购买服务合同或凭单制项目的购买公告中予以明确。在确定绩效目标过程中,财政部门应加强绩效目标审核。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实施期内,购买主体要定期对项目实施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进行跟踪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购买主体和财政部门应根据项目特点和实施期限,对服务期内的服务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价;在服务期限结束后,对项目全面开展绩效评价。同时,要及时反馈绩效评价结果,加强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37.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表述正确的是(C)
A.购买主体应当负责组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并建立由承接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综合性绩效评价机制
B.为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必须实行第三方评价
C.财政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他部门的政府购买服务整体工作开展绩效评价
D.财政部门应对同级其他部门的全部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绩效评价
解析: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机制包括绩效评价的主体、对象、方式、程序等要素。购买主体应当负责组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并建立由购买主体、服务对象及专业机构和人员组成的综合性绩效评价机制。为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推进第三方评价。财政部门作为牵头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和财政资金管理的综合性部门,从自身职责出发,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他部门的政府购买服务整体工作开展绩效评价,也可以选择部门实施的资金金额和社会影响大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开展重点绩效评价。
38.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结果,表述错误的是(A)
A.购买主体和承接主体是组织绩效评价的主体,负责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
B.购买主体应当建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购买资金支付挂钩
C.财政部门开展的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其评价结果应当作为以后安排预算资金、督促部门改进管理和完善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D.购买主体应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绩效
解析:购买主体和财政部门是组织绩效评价的主体,负责绩效评价结果的具体应用。政府购买服务的购买主体应当建立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的激励约束机制,积极探索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购买资金支付挂钩,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选择承接主体的重要参考依据,促进提高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财政部门开展的政府购买服务绩效评价,其评价结果也应当作为以后安排预算资金、督促部门改进管理和完善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
39.关于政府购买服务中购买主体的责任,表述错误的是(C)
A.购买主体若发现承接主体有偏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标的行为,应当及时要求承接主体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直至项目恢复正常实施
B.购买主体应严禁承接主体转包项目
C.购买主体应严禁承接主体分包项目
D.购买主体应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承接主体提供服务情况纳入年度报告、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
解析:购买主体应当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督,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将承接主体提供服务情况纳入年度报告、评估、执法等监管体系。发现承接主体偏离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目标的行为,应当及时要求承接主体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直至项目恢复正常实施。严禁承接主体转包项目。
40.关于政府购买服务的监督管理,表述错误的是(A)
A.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共服务的提供交由社会力量承担,因此公共服务的责任也就相应的转移给社会力量承担
B.尽管政府购买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行政性资金分配方式,要求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性程序来选择服务供给主体,但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寻租和利益输送的可能
C.有必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管
D.应当实现监管的常态化制度化,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确保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
解析:在政府购买服务工作中,政府作为购买主体,拥有选择服务供给主体的权力,即资金分配权。一方面,虽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公共服务的提供交由社会力量承担,但是公共服务的责任仍然由政府承担;另一方面,尽管政府购买服务改变了传统的行政性资金分配方式,要求通过公开公平的竞争性程序来选择服务供给主体,但在购买服务的过程中显然仍然存在寻租和利益输送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监督管理机制,加强对政府购买服务的全过程监管,实现监管的常态化制度化,确保政府购买服务资金规范管理和合理使用,确保公共服务提供的质量和效率。
41.关于政府购买服务中财政部门的监管责任,表述错误的是(D)
A.财政部门负责监管购买主体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规范性
B.发现购买主体使用财政资金不规范,应当依据具体情节,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C.发现购买主体购买服务程序不合规的,应当依据具体情节,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
D.发现承接主体未按照合同等约定实施项目的,应当及时要求承接主体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直至项目恢复正常实施
解析:财政部门负责监管购买主体政府购买服务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的规范性。发现购买主体使用财政资金不规范、购买服务程序不合规以及未履行自身监督职责的,应当依据具体情节,按照相关规定予以处理;发现承接主体未按照合同等约定实施项目的,应当及时通知购买主体并要求其督促承接主体采取措施予以纠正,直至项目恢复正常实施。
42.政府购买服务信息不需要公开的是(A)
A.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政府购买服务信息
B.相关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C.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目标、指标及评价结果
D.政府采购规定应当公开的相关信息
解析: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按照有关规定及时主动公开下列政府购买服务相关信息:
(一)行政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指导性目录;
(三)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绩效目标、指标及评价结果;
(四)政府采购规定应当公开的相关信息。
43.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的基本原则是(A)
A.分类施策、问题导向、公开透明、统筹协调、稳妥推进
B.分类施策、结果导向、公开透明、统筹协调、快速推进
C.分类施策、结果导向、公平竞争、统筹协调、稳妥推进
D.分类施策、问题导向、公平竞争、统筹协调、稳妥推进
解析: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分类施策,按事业单位类别及职能,合理定位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角色作用,明确相应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财政支持方式,将政府购买服务作为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重要措施;坚持公开透明,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推进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坚持统筹协调,做好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关经费保障、机构编制、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养老保险等方面政策的衔接;坚持稳妥推进,对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给予必要的支持政策,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44.以下关于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目标的表述,正确的是(C)
A.到2022年底,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
B.现由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并且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事项,全部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C.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建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保障与人员编制管理的协调约束机制
D.现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的服务事项,全部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
解析:改革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底,事业单位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工作全面推开,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现由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并且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事项,全部转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建立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保障与人员编制管理的协调约束机制。
改革的总体目标以公益二类事业单位为重点、以2020年为时间节点,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别事业单位在政府购买服务改革中的分类定位,有利于与《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国办发〔2013〕96号文件确定相关政策目标相衔接,并为进一步推进相关改革工作留出空间。
45.现由事业单位承担的服务中,可以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是(B)
A.部门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且财政保障经费的公共服务事项,应当列入指导性目录
B.部门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除少数不适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的外,应当列入指导性目录
C.部门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需求超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供给能力且能够向其他社会力量购买的,可以列入指导性目录
D.部门所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需求超出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供给能力且能够向其他社会力量购买的,可以列入指导性目录
解析:明确购买内容是实施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具体体现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的编制管理工作中。政府部门向符合条件的事业单位购买服务,应摸清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状况,将现由其承担并且适宜由社会力量提供的服务事项确定为购买内容,并列入本部门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作为政府向事业单位购买服务的依据。具体编制指导性目录应当重点把握以下原则:一是目前由部门所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承担且财政保障经费的公共服务事项,应当列入指导性目录;二是部门所属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除少数不适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提供的外,应当列入指导性目录;三是部门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的公共服务事项,需求超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供给能力且能够向其他社会力量购买的,可以列入指导性目录。